(點擊下面章節名稱可以直接跳到該頁)
章節 | 頁數 |
一. 導師心言 | 3 |
二. 會員分享 | 15 |
三. 揚琴小知識 | |
• 揚琴型號知多少?- 之四 | 17 |
• 《虎嘯》揚琴 | 20 |
• 傳統竹法 - 正手竹法 | 23 |
六. 電影推介 | 25 |
七. 成立音樂會回顧系列之七 | 28 |
各位會員、朋友,
學習揚琴,除了學習揚琴的演奏方法和技巧外,還有一個必須掌握的能力,就是揚琴調音。一個標準402型揚琴有144根弦,音域達到4個八度,要把這4個八度音都調準可不是一件簡單的事情。 今期月刊楊浠倫老師會給我們講解揚琴調音的方法,我們的會員同學也會和大家分享她對揚琴調音的體會和學習揚琴的樂趣。
揚琴的改革和改良是揚琴家、樂器厰從未間斷的使命,揚琴從401型過渡到402型的過程中其實曾經有多款不同型號出現過,其中有些型號現在已經停產了,有些型號還在使用。 今期月刊為大家兩款揚琴,一款是改革自401型但現時已經停產的501型,另外一款是402型的優化型號,希望讓大家對近代揚琴的發展有更深一層的認識。
《竹動心言》月刊編輯小組
學習揚琴時除了基本功和不同曲目,更換揚琴竹膠和調音都是各位學生們在學習期間會遇到的難題,特別是初學者。所以今次内容會講解如何為揚琴調音。
揚琴走音的原因:
環境因素:氣溫上升,則音下降(或稱落音);氣溫下降,則音升高。若濕度上升,則音升高(因琴體為木製,木頭吸濕會膨脹、但金屬製的弦卻不會膨脹);若濕度下降,則音下降。
人為敲擊:人為敲擊會產生落音,或使同一個音的每一條弦張力變得不同,而造成音準不穩。敲擊力量越大越猛,琴越容易走音。
換新弦:新弦張力未固定,容易跑音,需時常調校,使穩定下來。
搬動:琴移動搬動易造成琴弦少許位移,音準跟著改變,故琴移動後,需再調校。
新弦沒纏好或上太多油:揚琴右側之弦軸若沒將新弦纏繞好,基礎不穩固,則音易跑動。弦軸不要上太多潤滑油,不然弦會太滑溜,使音準固定不下來。
講解調音之前,先讓大家了解揚琴的構造及每個部位的名稱。揚琴的結構是由共鳴箱、琴碼、山口、滾軸板、滾軸、弦軸、掛弦釘、琴弦等組成。
揚琴縱剖面圖:
揚琴正面構造圖:
共鳴箱:是揚琴的琴體,由前後兩塊側板和左右兩端琴頭(即左掛弦板與右弦軸板)四周連結成骨架,上下蒙以面板和底板,內裝有音樑而成。
面板:琴體上的一層板,是揚琴發音的共鳴板,揚琴的音量大小,音色好壞與之都有直接的關係。
琴碼:有四至五條,縱向置於面板上,從左至右為第一,二,三,四,五排碼。它的作用是起支架琴弦和傳遞琴弦的振動於音板而引起共鳴。
音樑:音樑側立,上與面板,下與底板相連結,兩端與前後兩塊側板相連結。 共有五至六條音樑,每條音樑板上均有四至五個圓孔,撥動琴弦在共鳴箱中產生音波共振後,由音孔傳出。 因此,音樑對發音的音質也有直接的關係。
山口:是在面板左右兩側凸起的長木條,左邊的稱左山口,右邊的稱右山口。 它的作用是固定琴弦的有效長度,即從山口至琴碼間的弦長為琴弦振動的發音部分。
滾軸板:在面板的左右各裝有一塊滾軸板,左面的稱左滾軸板,右面的稱右滾軸板。
滾軸:在滾軸板上左右推動滾軸可微調音高,也有著支持琴弦發揮振動力的基座作用。
弦軸:固定於琴體山口之右邊的特製金屬螺釘,上方下圓,中有穿琴弦細孔,下有較細螺紋,起繫琴弦和調音的作用。
掛弦釘:固定於琴體山口之左邊,起繫琴弦的作用。
琴弦:揚琴的主要發音物體。有鋼絲弦和纏弦兩種,纏弦用於低音區。
琴架:琴架可以折疊收攏,在架子前方兩腳帶有兩個萬向輪,便於移動。
另外,調音還需要配備的工具有:調音扳手、擊弦用的揚琴竹及調音器。
調音扳手:
調音器:
調音前,亦需要了解揚琴的音位,以便在調音時作對照。
402型音名排列圖:
調音方法:
每個音分別由1至5條弦組成,要將一個音上所有弦線調成一致的音高,就要將調音器上的音名與音名排列圖上的達到一致。
我們以調402型揚琴的C音作例子,以下顯示我們要調的C音的位置。
C音共有3條弦線,最上面的弦線會穿在最右邊的弦軸上,中間的弦線會穿在中間的弦軸上,而最下面的弦線會穿在最左邊的弦軸上。其他音都是一樣。(見下圖藍色框)
如弦線的音準不一,就需要使用弦軸作調音。將調音扳手插在相應的弦軸上後扭動。如想將音高變低,應以逆時針轉動,反之亦然。而每一條琴弦調音方式是一樣的。
注意一點,第四排碼的左邊及右邊是不同音,音名可參照音名排列圖,但調音方法是一樣的。
如是整個音的音準都不準確,但3條弦線的音準一樣的話,可使用滾軸微調音高。在左滾軸板,滾軸向左面推動會令音高變低,向右面推動會令音高變高。 在右滾軸板則相反,滾軸向左面推動會令音高變高,向右面推動會令音高變低。
左滾軸板
右滾軸板
在調C音的時候,我們應使用調音器協助,而調音器應顯示跟該音一樣的音名。如指針指向左面,代表音高偏低。如指針指向右面,代表音高偏高。
指針愈接近正中面就代表音高愈正確。
這樣全部完成一次調音後,再重複二至三次。如果是全琴大換弦,用此方法每天調一次,連續調一週揚琴大約就穩定下來了。這是目前揚琴音準最容易維持穩定的調音方式。
調音後,塵與鏽是影響揚琴音色最大的因素,提醒一點,防鏽油不宜上太厚,一般弦樂用的擦弦油即可。琴蓋不蓋布,視氣候與布料而定:氣候潮濕地區蓋棉質布,長時間未練琴, 布吸收了空氣中的水分,長期接觸弦,反而容易使弦生鏽。除鏽可用木工用最細號的砂紙,可除鏽又不傷弦,記得除完鏽要馬上上油。其實弦生鏽最大的原因是「太常用手去摸弦」,手中的濕氣與汗,雖看不見, 但其中帶有的鹽分才是使弦生鏽的頭號殺手。
勤調音的好處有很多,可以培養彈琴者對音準的敏感度、增加彈琴者的興致及成就感,所以建議大家可將揚琴維持於良好的音準狀態。 調音與整理揚琴是演奏者的必備基本功,它直接決定樂器的穩定性。
從一開始接觸「陌生」的揚琴,到現在的「愛惜」,中間經歷了五年的學習時間。透過學習,讓我了解到揚琴的歷史、結構和音色,亦學習到揚琴千變萬化的演奏技巧。
第一次見到揚琴的時候,腦海中就有一個疑惑:這麼多條琴弦,在表演的時候不會眼花嗎?現在的我可以好肯定的回答一句:不會。琴弦的位置是可以靠琴碼來辨別的, 琴碼的位置永遠不會有變動,只要認準了琴碼,就不用擔心彈錯琴弦的問題。
學習揚琴的過程中,最有趣的是調音,同時也是最困難的。因為低音部的琴弦只在琴碼的左側有音,而中、高音部的琴弦在琴碼的兩側均有音,因此, 在調音的過程中常常遇到兩側音的準確度不一,用調音鑰匙擰轉一下弦軸,有可能出現一側的音高了,而另一側仍然偏低的情況,這就為調音的過程增加了難度。這同時訓練到我的耐性和不怕困難的意志。
揚琴最特別的一點,便是那演奏的方式,我指的不是演奏技巧,而是「琴竹」。揚琴的演奏過程中,必然不能缺少琴竹,靠這兩支幼細而具彈性的琴竹彈奏,在中國樂器中屬於較罕有的有彈撥樂器。
琴竹自身也有一個特別之處,琴竹被管狀的膠包裹著,敲打在琴弦上的音色較柔和圓潤,而另一面沒有包上琴竹膠的琴竹敲打在琴弦上則會發出較清脆的音色,這一點讓揚琴在演奏的過程中能呈現兩種不同的韻味。
學習揚琴的過程中,每一個練習、每一首樂曲,都使我能靜下心來練習一次又一次,享受每一個音符和旋律。
- 撰文:胡國佳
上兩期月刊向大家介紹了401型和402型揚琴,這兩個型號的揚琴都屬於“變音揚琴”的類型,而402型式直接從401型改良而誕生的。 其實,在401型揚琴進化到402型之前,還有另一個型號曾經出現過並和401型揚琴並存了一段時間,這就是今期爲大家介紹的501型揚琴。
之前説過,401型揚琴的型號其實和這個型號揚琴的設計沒有關係的,但由於401型揚琴有四排碼(短的半音輔助碼不算),和型號中的第一個數字4字剛好吻合, 慢慢大家就以變音揚琴型號中第一個數字代表這個型號揚琴琴碼排數的數目了,所以501型揚琴就是指這個型號的揚琴有5排碼。
圖一:501型揚琴
501型揚琴是1978年由中央音樂學院桂習禮教授和北京民族樂器厰共同研製,並於1980年試產的揚琴型號。圖一是501型揚琴的圖片,可以看見,這個型號的揚琴有5排長碼 (右下方的短碼不計算)。
501型揚琴和401型揚琴的改進有:➀
1:左面增加了一排琴碼;
2:對飲多了一排碼,擴大了琴的體積;
3:最右邊下方多了三個半音琴碼;
4:琴碼頂端嵌入直徑1.5毫米的小銅桿(402沿用了這個設計);
5:加粗了琴弦,中、低音纏弦採用銀弦(402沿用了這個設計);
501型揚琴的優點在於,它最大限度地保留了傳統揚琴的風格與演奏習慣,音位排列以401揚琴為藍本,只在低音區增加一小段琴碼,將低音區半音補齊,又在高音區增設一條半音碼, 與高音碼構成完整的十二平均律全音階, 可任意轉調和演奏變化音。➁
圖二:桂習禮在上海民族樂器一廠鑒定揚琴
遺憾的是,501型揚琴由於多了一個高音半音碼條,音位隨之增加造成琴弦多、拉力大,除開琴體更易變形開裂外,琴身也要變大變重,再加上它們高音音位定調不合理, 所以最終也被淘汰了。➂但501型揚琴的一些設計在402型揚琴繼續沿用。
圖三
參考文獻:
➀ 桂習禮:501型揚琴,《樂器》1983年06期
➁ ➂ 劉箏:淺談中國平均律揚琴,《人民音樂》2017年08期
圖片來源:
一. 網頁 http://px.wxmtx.com/productsshow.asp?id=363&sortparent=0,58,64,65,
三. 網頁 https://img0.baidu.com/it/u=3210705732,2322297850&fm=26
402型揚琴是現時最通用的揚琴型號,但由於製作工藝、材料、材料質量不同,同是401型揚琴也 有不同的檔次,琴的音色也有很明顯的分別,售價也有很大分別。同時,樂器厰也不停地改良和優化402的設計和製作工藝,推出不同系列的產品。 今期為大家介紹的是一款頂級的揚琴系列 -《虎嘯》。
圖一 : 《虎嘯》揚琴
虎嘯揚琴是樂海樂器公司高級演奏琴系列中的中音揚琴,設計的主要特點是琴體略有加大, 低音增加了四個半音音位,彌補了402型揚琴低音區半音不全的缺憾。➀
除了設計外,此款揚琴配置了新型的音響反射式琴架,樂器公司亦對虎嘯揚琴的製作工藝細節進行優化,其中包括有: 無外露折頁技術安裝琴蓋; 應用樂海與中國音樂學院共同研發的揚琴壓弦檔科研成果; 將高音琴碼銅絲擺裝工藝改為銅片鑲嵌式工藝; 將滾軸板滾珠改用三角鋼結構微調支撐等; 而材料的選用也是極爲嚴格,因此,虎嘯揚琴的音色和質量應該是現時402型揚琴最好的一款了。
大家想聽聽這款揚琴的音色嗎?中央音樂學院的王玉珏老師就是以這款揚琴在我們香港揚琴總會成立音樂會的表演的! 歡迎大家到今期月刊的香港揚琴總會成立音樂會《竹動飛揚》回顧系列觀賞。
圖二: 低音半音琴碼
虎嘯揚琴屬於402型揚琴的改良型,它的體積比標準的402型揚琴稍大一點(見圖三、四)。
圖三: 《虎嘯》揚琴尺寸
圖四: 402揚琴尺寸
- 撰文、製圖:胡國佳
正手竹法原稱右竹法,基本規律是節拍重音上用右竹先下,單音保持右竹、左竹先後交替擊弦。
在練習曲、樂曲的演奏中,如果每拍是均分的八分音符或十六分音符的節奏型,無需說明竹法,先右竹、後左竹交替即可➀ 。(見圖一)
圖一
其他的節奏型,需根據其發音點,推算出竹法運用的規律。 方法是:把規範的右左右左運竹規律中存在的四個發音點,設定為一二三四數位,一三位是右竹, 二四位為左竹。 那麼,後十六節奏的發音點為一三四位,竹法為右右左,八分附點為一四位,前十六節奏為一二三位,切分音是一二四位等,略略一算, 就可按數位找出相對應的竹法➁ 。(見圖二)
圖二
➀ ➀ 劉寒力:揚琴竹法研究 ,《樂府新聲(瀋陽音樂學院學報)》,2000年01期
上期介紹了電影《閃光少女》,大家是否已經觀看了?還記得其中的一場中西樂器大比拼?是否很有趣?這裏為大家推介一個針對這一段的評論。
今天為大家的介紹的評論是不是一般的影評,而是針對電影中演奏樂器的演員是否真的能演奏樂器, 還是根本不懂,亂奏而已的分析。(這個評論是用英語的,影片上有英文字幕)
評論:
註: 錄影這個評論的"TwoSetViolin",是由兩個小提琴手組成的 Youtuber,他們專門評論一些與音樂(尤其是小提琴)有關的題材。 而電影和電視劇中有關音樂表演的段落都有可能成爲他們評論的對象。
雖然評論的標題是“The Most AWKWARD Musical Battle”(最不堪的音樂比拼),但其實影片中演奏古箏、豎琴的演員確實懂得演奏他們的樂器, 而影片中的首席小提琴手明顯是不懂得演奏小提琴的,這令到TwoSetViolin兩位評論員很失望。看完電影後,你覺得飾演女主角陳惊的演員又是否懂得演奏揚琴呢?
其實坊間有不少電影、電視劇中的音樂場面、對音樂的述説都是非常爛的,下面是TwoSetViolin對一套很爛的音樂題材電視劇的評論:
(* 投稿一經接納,將自動授權本會在本會網站、網上月刊和本會facebook上登出)